【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河北实践】激活创新动力源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2-08-12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动河北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吹响了全省科技战线解放思想、创新奋进的号角。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省委书记倪岳峰多次深入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调研,就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河北创新氛围的变化,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的信心,源自河北推出的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一系列政策——针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出台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若干措施,增加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增强服务意识,大力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简化优惠办理程序;启动科技特派团,围绕我省县域特色产业为企业"把脉开方",破除技术瓶颈……
今年,我省首次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安排至少4亿元专项资金,对企业年度新增研发投入的1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补1000万元。政策加力,让企业研发创新更有动力。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1168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领军企业达44家,一大批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攻关,重视创新、竞相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练好"内功",主动作为。河北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一个个协同创新平台,正成为集聚京津创新要素的"磁场"。上半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1亿元,同比增长39.43%。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柜"走向"货柜",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日前,河北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联合体在保定成立。中电科十三所、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单位强强联合,支持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从而形成碳化硅原材料到核心器件,再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有望在5年内培育出一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
一头是沉睡的科技成果,一头是急迫的市场需求。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河北开启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车",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常态化调研梳理,形成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同时,开展重点科技成果"大起底",编制共享重点科技成果供给清单。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奔赴",促进科技成果有效对接转化。上半年,我省累计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对接活动60余场,促成签约167项,合同额2亿元。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
闯难关、蹚新路。河北多措并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科研人员"动"起来--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赋予创新主体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创新成果"用"起来--支持省科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10家科研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从源头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提名"活"起来--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放开名额限制,打破部门垄断。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河北正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让创新活力奔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opright© | 冀ICP备2020025041号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